希望!低碳生酮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每3秒钟,世界上就会有一位痴呆患者产生,其中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痴呆是最常见的类型。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也被称为“记忆的橡皮擦”。病情最初可能只是记不起来某人的名字,或者忘记关门,随着病情进展,最后会伴随种种并发症,呼吸和心脏功能渐渐衰竭,直至死亡。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已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寿命的延长,家中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如此,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进展方面,目前还没有一款真正有效的治疗药物。从终生健康规划而言,预防重于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采用生酮饮食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FITQNEWS
壹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多年来,医生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阿尔兹海默病病因不明,无药可治。”
阿尔兹海默病的致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假说、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Tau蛋白假说、胆碱能损伤假说、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假说、线粒体损伤假说等等。最流行的假说是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该学说认为,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沉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1]。
炎症和氧化应激是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学中公认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导致神经元损伤的基本神经毒性机制[2]。其他的比如免疫失调、代谢紊乱(蛋白、脂质、糖代谢)等因素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针对这些机制还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
FITQNEWS
贰
生酮饮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多项研究显示,生酮饮食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可以使身体进入“营养性酮症”状态,使身体的供能由糖类向脂肪转变。
Taylor Matthew—K等的一项单臂研究显示,通过对15名AD患者进行生酮饮食治疗,11名受试者认知分数提高[3]。
2021年发表在《Alzheimers Res Ther》的一项随机交叉试验,结果发现,应用12周改良生酮饮食,与常规饮食相比,生酮饮食改善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4]。
研究发现,在生酮饮食期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少使脑胰岛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和IGF-1信号水平降低,改善脑内Aβ沉积状况,改善了患者认知功能[5]。
动物研究中发现,生酮饮食可以通过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血清β-羟基丁酸水平来调节线粒体复合体I 和线粒体复合体Ⅱ的表达,减少活性氧的产生,增强对细胞的保护。
解放军总医院科研团队发表的综述指出,生酮饮食具有调节神经炎症的功能,有防治大脑老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力[6]。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希望。
FITQNEWS
叁
酮体,大脑的第二能源
科学的饮食结构可以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脑部葡萄糖代谢受损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从正常认知到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脑部明显出现了葡萄糖区域性下降[7]。
大脑主要使用葡萄糖作为燃料,但在葡萄糖有限或不可用的时候,例如饥饿、禁食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时,大脑可以利用酮体作为第二能源。酮体可以支持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的大脑的代谢需求,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和进展中存在糖代谢障碍。在啮齿动物和人类中,外源性酮给药和生酮饮食可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
美国杨百翰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糖酵解基因表达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中明显减少,而酮酵解基因表达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没有明显改变[8]。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对葡萄糖的摄取存在障碍,但神经元酮解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使得酮体能够为大脑提供燃料。
如图所示,生酮饮食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假设机制包括代谢调节、炎症、氧化应激等方面[9]。理论上,生酮饮食可以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的能量代谢受损,从而改善认知、日常功能或生活质量。此外科学家还发现,生酮饮食可以通过改变肠道真菌来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10]。他们认为生酮饮食可以通过在肠道内创造更健康的微生物平衡来帮助预防疾病。
图.生酮饮食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假设机制
FITQNEWS
肆
结语
你是否觉得,阿尔茨海默病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它随时都会出现在我们的家人,或者我们自己身上,但你还不知道。
阿尔茨海默病被称为记忆的橡皮擦,但它不仅仅是遗忘,一旦患病,我们的记忆力会衰退、中枢神经退化、行动能力逐渐丧失、人格逐渐改变……阿尔茨海默病没有特效药,就像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停不下来。提前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阿尔茨海默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以及社会来说,都很重要!
低碳生酮在预防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力。随着寿命的延长,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越来越多!从终生健康规划而言,预防重于治疗!